重庆大学高校排名_院校介绍

时间:2019-09-05
重庆大学高校排名_院校介绍

重庆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学校地处国家西南工商业重镇、长江上游经济中心——重庆市,校园坐落在人文荟萃的文化名区——沙坪坝区。重庆大学创办于1929年,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成为拥有文、理、工、商、法、医等6个学院的国立综合性大学。马寅初、李四光、何鲁、冯简、柯召、吴宓、吴冠中等大批著名学者曾在学校执教。经过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重庆大学成为国家教育部直属的、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大力发展人文、经管、艺术、教育等学科专业,促进了多学科协调发展。2000年5月,原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大学、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三校合并组建成新的重庆大学,使得一直以机电、能源、材料、信息、生物、经管等学科优势而著称的重庆大学,在建筑、土木、环保等学科方面也处于全国较高水平。重庆大学现设有文理学部、工程学部、建筑学部、信息学部,共31个学院,以及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和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学校现设有本科专业98个,覆盖理、工、文、经、管、法、教育、艺术等8个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学生50000余人,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近20000人,本科生近30000人,留学生1000余人。在职教职工5300余人,其中,教师2800余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外聘两院院士17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6人,“973”首席科学家4人,国家级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0余人,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3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10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3人,国家“外专千人计划”4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5人、讲座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8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5人,国家“四个一批人才”1人,部、市重点人才工程人选240余人,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1700余人,博士生导师500余人。重庆大学现设有博士后流动站2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0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05个,专业学位18种(包括4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一级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17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14个,省部级一级重点学科36个、立项建设2个。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10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国家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和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64个,其他各类实验室130余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5个,国防创新团队1个,重庆市创新团队9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3个。重庆大学校园占地面积近5500亩,有A、B、C、虎溪四个校区,校舍建筑面积约149万平方米。拥有设施先进的现代化图书馆,累计藏书395万册,中外期刊6000余种,数字图书馆拥有各类权威文献数据库100余个,其中,电子图书近230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65000余种。中国教育科研网络重庆中心节点站设在学校。此外,还建有远程教育中心、具有一定规模的多媒体教室与多媒体交互式语音教室,以及多家外国知名企业在校设立的实验室或培训中心。拥有国家甲级建筑设计研究院和规划设计研究院,以及国家重点出版社等,主办全国公开发行专业刊物8种。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一五”以来,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973项目、86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防科研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3600余项,获国家、省部级(科技)奖200余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5项、省级教学成果奖90项,国家级精品课程(含网络)20门、市级精品课程47门。 重庆大学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与美、英、法、德、俄等20多个国家的117所知名高校,以及美国PARC研究中心、Rockwell、Microsoft、利宝集团、德国Siemens、香港美视电力集团等多家境外公司和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WTO总干事拉米、时任英国保守党领袖卡梅隆、芬兰驻华大使岚涛等多位国家政要、知名人士、国际知名大学校长曾先后来校访问,诺贝尔奖获得者田长霖、John Hall、Ada Yonath、Robert Mundell等国际知名学者多次来访讲学。学校作为教育部指定的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生的院校,已接受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日本、韩国、巴西等五大洲的102个国家留学生。重庆大学意大利比萨孔子学院、泰国勿洞孔子学院、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孔子学院的成立,促进了学校对外开展汉语教学和中外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重庆大学的建设和发展一直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习近平、张德江、刘延东、李源潮、江泽民、李鹏、李岚清、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贺国强、方毅、杨汝岱、陈至立等领导同志曾到学校视察,指导和关心学校发展。教育部、重庆市主要领导同志也多次来校视察指导工作。学校长期坚持走产学研合作办学的道路,努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学校已成为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科学研究中心,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20万余名优秀高级人才。其中,40余人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秉承“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的办学宗旨,弘扬“耐劳苦、尚俭朴、勤学业、爱国家”的重大精神,倡导“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和“求知、求精、求实、求新”的学风,坚持“扎根重庆,立足西南,面向西部,服务全国,走向世界”的办学思路,扎实推进“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朝着建设“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的办学目标而不懈奋进。(数据截止时间为2013年3月20日)

在职教职工58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3000余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外聘两院院士1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7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学科组成员7人,“973”首席科学家5人,国家级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30余人,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1人、讲座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3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3人,国家“四个一批人才”1名,部、市重点人才工程人选240余人;正、副教授1450余人,博士生导师300余人。

重庆大学创办于1929年,校址最初设在重庆市菜园坝,1933年迁至重庆市沙坪坝嘉陵江畔至今,1935年为四川省立大学,1942年成为国立大学;截止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文、理、工、商、法、医等六大学院的国内外知名综合性大学。1952年前后全国高校院系调整,重庆大学的文、理、商、法、医五个学院及工学院中的土建系、化工系等被调整到其他高校,经并入其他高校的部分工科专业后,成为一所以机械、电气、动力、采矿、冶金等学科专业为主体的多科性工业大学。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截止1966年,全校共有6个系,15个本科专业。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重庆大学进行了全面的恢复调整与改革建设,新增了经管文法艺术体育类专业,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1984年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1996年通过教育部“211工程”部门预审,同年被正式列入国家“211工程”和“九五”建设规划,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2000年5月31日,根据国务院和教育部的有关文件精神,分别属于教育部的全国重点大学——重庆大学、建设部的全国重点大学——重庆建筑大学、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的全国示范性普通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学校——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三校合并组建成新的重庆大学。原重庆建筑大学的前身重庆土木建筑学院是1952年由重庆大学、西南工业专科学校、川北大学、川南工业专科学校、成都艺术专科学校、西南交通专科学校共六所院校的9个土木、建筑系(科)合并而成。1953年并入云南大学、贵州大学的土木系,1954年更名为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成为西南地区唯一一所建筑工程学院,也是当时中央建筑工程部唯一一所直属高等院校,195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截止1966年,全院共有4个系,15个专业。1978年被原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1994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重庆建筑大学”, 经过恢复调整和改革,学校由一个单科性学院发展成为土建类学科专业齐全,以土木建筑、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等主要专业为特色的、以工为主,兼有理文管理法学等学科的建设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其建筑学、建筑工程(土木工程)、供热通风与空调、城市规划和工程管理等主干专业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国家教育质量评估,标志着学校土建类学科整体水平居于国内前列,部分学科居于国内领先水平,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原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培养建筑设计、建筑装饰技术、施工技术、建筑设备安装、经营管理等方面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普通高等工程专科学校。其前身为1974年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第一技术学校,1983年集体转业改为重庆建筑专科学校,1992年更名为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1997年被原国家教委确定为全国示范性普通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学校。三校合并后,为了建设好新重大,2001年,教育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关于重点共建重庆大学的协议》,国家教育部和重庆市政府在2001-2003年期间给新重大投入5.4亿人民币的建设资金;2008年,教育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继续重点共建重庆大学的协议》。明确提出,重点推动重庆大学若干学科达到或接近国际一流学科水平,尽快把重庆大学建设成为一所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此新重大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学校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全面的实质性融合,提高了办学效益,实现了优势互补,优化了资源配置,增强了办学实力。2001年经部市共建成为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2004年被确定为中央直管高校。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先后经教育部批准新建了网络教育学院、软件学院、人文艺术学院、美视电影学院,2002年恢复成立法学院,2008年恢复成立农学及生命科学研究院,并于2007年将人文艺术学院调整为艺术学院和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加强了人文科学的学科建设。重庆大学经过八十年的建设,形成了从本科教育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以及继续教育、网络教育和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格局,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专业学科门类设置较广,师资力量较雄厚,教学科研设备条件较优越的大学之一;成为一所理科基础较坚实,工科实力强劲,经、管、文、法、农、教育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等方面实现了快速发展。重庆大学已成为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科学研究的中心,为国家输送了二十余万名高级专门人才,他们成为了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各条战线的中坚力量,其中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校友达40余人 。建校初期至1949年期间,重庆大学先后聘请了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最早把现代数学引入我国的学者之一的何鲁教授、著名的经济学家马寅初教授、著名会计学家潘序伦教授、中国化工学会创始人著名化学工程专家张洪源教授、我国第一位赴北极考察学者、著名电讯工程专家冯简教授、著名数学家柯召教授、著名作家艾芜先生等著名学者任教;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适逢重庆成为陪都的历史机遇,汲大学名校名家之文化滋养,丰厚其自身科技文化底蕴,奠定了学校发展的坚实基础。周恩来总理及夫人邓颖超女士曾于1938年、1946年两度到重庆大学为学生运动作演讲,给重庆大学和重庆市的学生运动指明了革命的方向。当时在校就读后来成为知名学者的有:被誉为“中国恐龙研究之父”的周明镇等十余名两院院士、著名诗人杨明照先生、著名经济学家钱荣堃先生、著名词作家闫肃先生等。建国后至1978年期间,我国白云鄂博大铁矿发现者、著名的地质学家丁道衡教授;我国首次发现三亿年前的古生物---节甲类鱼化石(被命名为“乐氏江油鱼”)而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的著名学者乐森璕教授;研制出第一批五棓子棓酸的塑料、填补了我国塑料生产空白的高分子材料专家、中科院院士徐禧教授等知名学者在我校先后任教。老一辈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陈毅、聂荣臻、陆定一、吴玉章、蒋南翔等先后来校视察,指导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新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温家宝、贾庆林、李岚清、贺国强、汪洋、薄熙来、方毅、杨汝岱、陈至立、许嘉璐、钱伟长等曾到学校视察,指导和关心学校发展,教育部、建设部、重庆市、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的领导也先后多次来校视察和指导工作,对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科研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重庆大学正抓住历史发展的机遇,以造福重庆桑梓,造福西南以至整个社会为己任,全面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根重庆、立足西南、面向西部、服务全国、走向世界”,弘扬优良办学传统,团结拼博,勇于创新,为把重庆大学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重庆庆大学非常重视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实行毕业生就业工作“院长一把手工程”, 由学校和学院两级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学校成立了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建立了毕业生就业网站。学校非常注重学生的择业指导,积极开拓就业渠道。通常在低年级时为学生开设了就业指导课,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在高年级开展相关技能技巧培训,帮助学生掌握应聘技巧。学校积极的与国内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校董会单位、校友会等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地收集和发布各类招聘信息,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确保每年的毕业生顺利就业。重庆大学凭借良好的社会声誉以及突出的行列背景和学科优势,每年吸引了大批国内外的大型、知名企事业单位来校招聘学生。数百场不同规模的现场招聘会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和择业的机会。重大毕业生以素质高、基础好、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赞誉。多年来各专业的供需比平均在1:4左右,部分专业达到1:8以上,一些优势特色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2008年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流向大致为: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5.07%左右,中外企业66.72%左右,考研、出国21%左右。就业地区流向大致为:东、中、西部就业人数的比例分别是16.73%、21.98%、40.28%。重庆市作为中国新的直辖市和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新区,为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全日制在校学生58000余人,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16000余人,本科生29500余人,留学生近200人,继续教育等其他各层次本专科学生12000余人。

学生宿舍 公寓式学生宿舍,4人间,住宿费1200元/年。 食堂 重庆物产丰富,物美价廉,生活好但消费低,适宜生活和学习。重庆大学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以及海内外,学校各食堂、餐厅的菜品上百种,味道多样化,既有极具地方特色的麻辣味、又有清淡可口的包括清真一类有特色的食品,可以满足来自于不同地方学生的口味。重庆的气候一年四季分明,春秋两季气候宜人,冬季较短,夏季稍长。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和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3个;部、市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63个,以及其他各类实验室130余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2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