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调研考试重点复习题资料

时间:2021-04-20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抓住了阅读,也就抓住了语文学习的根本,从而也就扼住了语文高考的命门。让阅读成为一种学习习惯,从而成为一种生活常态。在日常的学习中要落实课内阅读,通过专题训练,掌握做题技巧,规范答题步骤,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这样才能够逐步提高语文成绩。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聒(guā)噪忤(wǔ)逆轧票处(gá)前合后偃(yǎn)

B.驯(xùn)熟自诩(yǔ)一抔(pōu)土羽扇纶(guān)巾

C.畏葸(xǐ)讥诮(qiào)抠(kōu)字眼龇(zī)牙咧嘴

D.流岚(lán)镣(liào)铐起涟漪(yī)龌龊(cuò)不堪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聒guō,B.诩(xǔ),抔póu,D.龊chuò。从历年高考来看,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各组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训练、记忆相结合,以记忆为主。本题字词分别选自《包身工》《荆轲刺秦王》《窦娥冤》《苏武传》《拿来主义》《赤壁怀古》《装在套子里的人》《咬文嚼字》《林黛玉进贾府》《老人与海》《大堰河,我的保姆》。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旗竿消魂乌蓬船不假思索

B.缔造推衍一滩子结外生枝

C.盘缠亵赎拽不动相辅相承

D.国粹枯燥脚踏板弥天大谎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竿-杆,蓬-篷;B.滩-摊,结-节;C.赎-渎,承-成。字形复习要明确考查范围、学会归类辨析,特别注意音同形异字、音同形近字、音同义近字等,然后再对比理解,加强记忆。复习时注意要明确范围,把握重点,注重积累,学会归类辨析记同音字,对比理解记形近字。本题词语分别选自:A必修1第9课;B必修2第11课;C必修2第13课;D《宇宙的未来》必修3第13课。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古人送别,也是一种雅人深致。古时交通不便,一去不知多久,再见不知何年,所以南浦唱支骊歌,灞桥折条杨柳,甚至在阳关敬一杯酒,都有      。

②“商标战”作为正常商战策略,      ,但是要求卖家商户做出“二选一”,就了正常的商业竞争。

③我们的古人在泼墨为文之际,      是沉郁至极的时候,词语依然有温润的秩序,词章的转化都在规则之间。

 

A.意味无可厚非违背即使

B.趣味无可厚非违背即使

C.意味无可非议违反虽然

D.趣味无可非议违反虽然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意味”是意思和情趣,与开头“雅人深致”照应;“趣昧”是指使人感到愉快,能引起兴趣的特性。“无可非议”的前提是做得好,没有什么可指责的;“无可厚非”前提是做的不好,但不能过分指责。“即使”表示事情没有发生,假设连词;“虽然”表示已发生了的,而且后面可以跟“但是”,转折连词。本语境是假设关系。词语是高考常考考点,其测试重点是:一感情色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六近义词辨析。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词语的含义,注意区分形似神异的词语,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三十五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政府和市场关系经过不断调节发生了重大变化,各行各业发展成果丰硕。

B.从《失恋33天》到《小时代》等,业内人士虽一直在诟病它们缺乏电影的叙事强度和视听强度,但正是这些“电视剧化”电影成为去年票房最成功的几部中小成本电影。

C.“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并非结盟条约,而是国家间关系达到一定程度,双方都认识到友好合作的重要性,并通过法律形式确定下来的,在义务和责任等方面进行的约定。

D.刘醒龙在担任《芳草》主编改版之初就定下了“汉语神韵,华文风骨”的高基调,追求每一个文字都是因优雅而动人,坚持文学的高品位,不向市场低头。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语句选自《新华文摘》。A.介词残缺,造成两个主语,在“三十五年的改革开放”前加上“经过”,使之变成状语。主语搭配不当,“调节”改为“调整”。B.关联词“虽”位置不当,两个分句不共用主语,“行业内人士”应在“虽”之后。D.结构杂糅。“担任《芳草》主编”与“《芳草》改版之初”混为一句。应改为“担任主编的刘醒龙在《芳草》改版之初”;且“追求”缺宾语中心词,应该为“追求每一个文字那是因优雅而动人的目标”。 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的阿Q是一个妄自尊大、内轻自贱、欺弱怕强、麻木健忘的典型人物。他的这一性格集中体现了当时中国国民的弱点。鲁迅正是借助阿Q这一艺术形象来揭露这种普遍存在于“国人灵魂”中的精神病症。

B.泰戈尔是印度的“诗圣”,他于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其小说《素芭》中的主人公素芭是一个美丽、善良、孤寂、命运悲惨的又聋又瞎的姑娘。作者塑造素芭这个人物时运用了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反面衬托等多种手法。

C.元末明初文学家施耐庵所著的《水浒传》是中国第—部用白话文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围绕“官逼民反”的主题展开情节。其中误入白虎堂、大闹野猪林、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火并王伦、活捉扈三娘等情节都与林冲相关。

D.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成功塑造了人文主义者“延宕王子”哈姆雷特的形象。哈姆雷特是因为人文理想和残酷现实的矛盾而优柔寡断的。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迷惘、矛盾和痛苦的心境。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材料选自必修3.4,《外国小说欣赏》。B素芭是聋哑姑娘,不是“又聋又瞎”。 此类题目往往涉及对作品中情节、人物形象的把握情况的考查;以及对作品中写作手法的分析。要求考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对名著名篇的阅读积累要细致,全面,不能只满足于熟悉情节,还要深刻领悟其思想内容,熟悉其表达技巧。

 

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真正的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对于“教养”也即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并非朝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我们的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因此,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同时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它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这条路永无止境,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哪怕仅仅只是一个文化发达的民族的全部文学通通读完并有所了解,更别提整个人类的文学了。然而,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却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溺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这,归根到底是一切生活的意义,如果活着不仅仅为着满足那些赤裸裸的需要的话。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而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而是正好相反,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没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纵然能积累某些知识,却不会产生爱和生命。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当今之世,为数甚多的年轻人,似乎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读书,是既可笑又不值得的;他们认为人生太短促、太宝贵,却又挤得出时间一星期去泡六次咖啡馆,在舞池中消磨许多时光。是啊,“现实世界”的大学、工场、交易所和游乐场地不管多么生气蓬勃,可整天呆在这些地方,难道就比我们一天留一两个小时去读古代哲人和诗人的作品,更能接近真正的生活么?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但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吧!

但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而必须读杰作。杰作常常不像时髦读物那么适口,那么富于刺激性。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

(节选自德国赫尔曼·黑塞《获得教养的途径》)

【1】下列对“真正的教养”内涵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真正的教养是正视过去,直面未来,追求精神和心是的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

B.真正的教养呈现的形式是永远都在半道上,她是一种努力的过程,是动态的,是永恒的。

C.真正的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是说追求的不是生存的手段,而是生存的境界。

D.真正的教养就是阅读世界文学,力求做到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有深入理解。

【2】下列关于“阅读”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通过阅读获得教养的道路永无止境。既因为人类的文学让人“望洋兴叹”,又因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B.我们只有尽可能多地阅读人类文学的杰作,才能领略人类思想的广阔和丰盈,建立自己和人类息息相通的联系。

C.阅读杰作的目的在于明白一切生活的意义,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D.读者必须具备人格或个性,否则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无益而有害。

【3】下列不属于作者列举的关于读书的错误认识或做法的一项是

A.用“散漫的消遣”的态度对待读书,用虚假的慰藉自我麻醉,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

B.认为人生太短促,舍弃泡咖啡馆、跳舞这样的愉快生活而花时间读书是可笑又不值得的。

C.认为生机勃勃的现实世界的大学、工场、交易所和游乐场地比读书更能接近真实的生活。

D.读书生吞活剥,认为读书有害,一生只读十来本书,只读富有刺激性的时髦读物。

 

答案:

【1】D

【2】B

【3】D

 

解析:

【1】试题分析:D偷换概念,选项说的是获取真正教养的途径和方法而不是其内涵。这种题型较为简单,无非是抓住概念的特点来衡量,即揭示事物本质属性(最为全面的)的选项是正确的;还有一种就是重要概念(词语)之间形成的各种判断(试题中表现为选项),解答这一类型题目的技巧是——抓住选项中的“关联词”(揭示逻辑关系,即各种各样的判断)“虚词”等标志;若没有这些标志,就要认真分析选项句子分句间的逻辑关系,再回到文中仔细对照。

 

【2】试题分析:B“只有尽可能多地阅读人类文学的杰作”与原文表意不符:“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和“问题不在于数量”。 解答这类题,关键是依靠题干找准答题区间,着重研读某一段落。一定要注意熟悉原文的大致内容,二是在弄清题干要求的基础上,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照分析,辨清意思是否有差异。

 

【3】试题分析:D“一生只读十来本书”并不是作者反对的。文中说“有的人一生只读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题时首先要锁定答题范围,将选项对应原文信息,合理筛选。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信息作答。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诣阙上书理马援

【汉】朱勃①

臣闻王德圣政,不忘人之功,采其一美,不求备于众。故高祖赦蒯通,而以王礼葬田横,大臣旷然,咸不自疑。夫大将在外,谗言在内,微过辄记,大功不计,诚为国之所慎也。故章邯畏口而奔楚,燕将据聊而不下。岂其甘心末规哉?悼巧言之伤类也。

窃见故伏波将军新息侯马援,以五年始归正朔②。当此之时,虏述矫号于益州,隗嚣拥兵于陇冀,豪杰盱睢,且自为政。援拔自西州,钦慕圣义,间关险难,触冒万死,孤立群贵之间,傍无一言之佐,驰深渊,入虎口,岂顾计哉!宁自知当要七郡③之使,徼封侯之福邪?八年,车驾西讨隗嚣,国计狐疑,众营未集,援建宜进之策,卒破西州。隗嚣克定,援有力焉。及吴汉下陇,冀路断隔,豪强叛城,酋羌杀吏,唯独狄道为国坚守,士民饥困,乃啖驽煮履,寄命漏刻。援奉诏西使,镇慰边众,乃奋不顾身,间关山谷之中,挥戈先零之野,招集豪杰,晓诱羌戎,谋如涌泉,势如转规,遂救倒悬之急,存几亡之城,兵全师进,因粮敌人,陇冀略平,而独守空郡,兵动有功,师进辄克。诛锄先零,缘入山谷,猛怒力战,飞矢胫。又出征交趾,土多瘴气,援与妻子生诀,无悔吝之心,遂斩灭征侧,克平交州。间复南讨,立陷临乡,师已有业,未竟而死,吏士离疫,援不独存。夫战或以久而立功,或以速而致败,深入未必为得,不进未必为非。人情岂乐久屯绝地不生归哉!

惟援得事朝廷二十三年,北出塞漠,南渡江海,触冒害气,僵死军中,名灭爵绝,国土不传。海内不知其过,众庶未闻其罪,卒遇三夫之言,横被诬罔之谗。家属杜门,葬不归墓,怨隙并兴,宗亲怖栗。死者不能自明,生者莫为之讼,臣窃伤之。

夫明主醲于用赏,约于用刑。高祖尝与陈平金四万,以间楚军,不问出入所为,岂复疑以钱谷间哉?夫操孔父之忠而不能自免于谗,此邹阳之所悲也。惟陛下留思竖儒之言,无使功臣怀恨黄泉。臣闻,《春秋》之义,罪以功除。若援,所谓以死勤事者也。愿平援功罪,宜绝宜续,以厌海内之望。

臣年已六十,常伏田野,窃感栾布哭彭越之义,冒陈悲愤,战栗阙庭。

(节选自《后汉书•马援传》)

【注】①朱勃:字叔阳,汉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东北)人,名将马援同乡。马援为将军,封侯,朱勃当时仅为县令。马援死后遭谗害,故交远避,只有朱勃挺身为其申辩。②归正朔:采用天子颁布的历法,表示归顺。马援原为陇西隗嚣部将,建武五年归顺东汉光武帝刘秀。③七郡:建武十八年,交趾女子征侧起兵反汉,朝廷任马援为伏波将军,令其率军镇压。次年,平定交趾、南海、苍梧、郁林、合浦、日南、九真七郡,封新息侯。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悼巧言之伤类也悼:悼念,想念

B.徼封侯之福邪徼:求取,获取

C.人情岂乐久屯绝地不生归哉屯:驻扎,停留

D.夫明主醲于用赏,约于用刑约:节制,不轻易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直接表现马援“勤事”的一组是(3分)

①援拔自西州,钦幕圣义                          ②援建宜进之策,卒破西州

③挥戈先零之野,招集豪杰,晓诱羌戎              ④国计狐疑,众营未集

⑤援与妻子生诀,无悔吝之心,遂斩灭征侧,克平交州 ⑥怨隙并兴,宗亲怖栗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用大量篇幅列举马援西讨隗嚣、平定陇冀、消灭先零、平定交州等一系列不朽的功绩,彰显他忠于王室、出生入死、奋勇力战的牺牲精神。

B.马援出身于西州,在虏述占据益州、隗嚣拥兵陇冀、天下豪杰各自为政的混乱之时归顺东汉,随光武帝讨伐隗嚣时,大家犹豫不决,马援提议进攻,一举平定陇冀。

C.作者描述马援遭到诬告后家属不敢出门、尸体不能葬入祖坟等凄凉情景,是为了与生前的巨大功勋形成鲜明的对比,希望光武帝能重新评定马援的功与罪。

D.汉高祖给陈平四万两黄金用来离间楚军,就不管他是怎样用的;邹阳有孔父的忠诚却不能免于谗言的伤害。劝诫君主应该用人不疑,不让忠臣抱屈。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话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臣闻王德圣政,不忘人之功,采其一美,不求备于众。(3分)

(2)间复南讨,立陷临乡,师已有业,未竟而死,吏士离疫,援不独存。(3分)

(3)死者不能自明,生者莫为之讼,臣窃伤之。(3分)

【5】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3分)

援为郡督邮,送囚至司命府,囚有重罪,援哀而纵之,遂亡命北地。遇赦因留牧畜宾客多归附者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因处田牧,至有牛马羊救千头,谷数千斛,既而叹曰:“凡殖货财产,贵其能施赈也,否则守钱虏耳。”

(节选自《后汉书•马援传》)

 

答案:

【1】A

【2】C

【3】B

【4】(1)我听说圣德的帝王理政,不忘人臣的功劳,采用他的某一方面美德,不要求他具备所有的优点。(“美”“众”各1分,大意1分。)

(2)不久再度南征,立即攻陷临乡,出师已经有初步的业绩,事业还没有成功,而自己先牺牲了,帐下士兵患上疫病,马援也不能独自生存。(“竟”“离”各1分,大意1分。)

(3)死者不能使自己冤屈昭雪,活着的没有人为它辩白,我暗地里为他伤心。(“明”使动用法,“伤”为动用法,各1分,大意1分。)

【5】遇赦/因留牧畜/宾客多归附者/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3分,错一处,扣1分,扣完3分止。)

 

解析:

【1】试题分析:A悼:恐惧,害怕;此处是本义。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2】试题分析:①马援出身以及投靠光武帝原因,④说的是国家危急的状况,⑥写的是马援死后的遭遇。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 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 ,做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体情察意,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

 

【3】试题分析:大家犹豫不决,马援提议进攻,攻克的是西州,不是陇冀。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美”, 美德;“众”,所有的。(2)“竟”,成功;“离”,遭遇,患上。(3)“明”使动用法,使自己冤屈昭雪;“伤”,为动用法,为他伤心。

 

【5】试题分析:文言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具体做法,可以找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找虚词(如句首语气词、句末语气词、句首关联词、句首时间词等),找对话(注意曰、云、言等词),找修辞(如对偶、反复之类),找固定结构(如“是以”、“以故”等),找对称句式。本题所给文段从内容来看承接上文,马援因同情而放了一个囚犯,囚犯逃亡到北方,可判断出,“遇赦”应断在一起;“因留牧畜”可断在一起;“宾客”“丈夫”是名词,“归附”,动词;“曰”是断句的标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对称结构,据此可顺利断句。

 

 

更多关于中学免费复习资料或者留学免费资料,可以在“上海新东方”微信小程序里领取。这些资料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相关学科的学习和题型练习。且一些免费课的课程质量非常好,能够给孩子带来很好的学习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