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高校排名_院校介绍

时间:2019-09-05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高校排名_院校介绍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为中华全国总工会所属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前身是1949年在天津成立的中华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由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李立三同志担任第一任校长。1954年,学校从天津迁到北京,为我国工会和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培养了建国后最早一批劳动经济管理专业人才。1984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中华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改建为中国工运学院,成为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院校,为我国各级工会组织培养了大批中高级管理干部和工会工作专门人才。2003年,为适应新形势下我国劳动关系发展以及我国工会工作专门人才培养的需要,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中国工运学院转制升格为普通高等院校,并更名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校现有北京及河北涿州两个校区。 目前,学校形成以本科教育为重点,工会干部培训为使命,高等职业教育为补充的办学格局。学校现设有工会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劳动关系系、安全工程系、公共管理系、法学系、经济管理系、高等职业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工会干部培训学院、基础部、外语教学部等十二个教学系(院)部,开设有15个普通本科专业及方向,有劳动关系、法学(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构建起以劳动关系、劳动与社会保障、安全工程、劳动法、社会工作、人力资源管理等特色专业组成的面向劳动关系和工会工作领域的学科专业群,涵盖管理学、法学、经济学、文学、工学、艺术学等6大学科门类。学校劳动关系协调与发展实验教学中心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 学校现招收普通本科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及高等职业学生,目前共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5900人。在开展学历教育的同时,学校每年还承担着全国省、地两级工会和大型企业工会干部岗位培训任务,年均培训约6000人次,并开办全国劳模和”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成人本科教育。 自创始至今,学校有较为雄厚的教学和科研实力。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54人,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72人,北京市教学名师4人,10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学校还常年聘请其他高校的知名学者以及政府机构、大中型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作为全国工会系统的最高学府和劳动关系理论政策研究的重要基地,学校拥有一批从事劳动关系、劳动法学、工会理论、劳动经济、劳动与社会保障等学科专业的资深专家,其学术研究水平居国内前列。学校设有劳动关系研究所、劳动法与工会法研究所、工人历史与现状研究所、安全科学与管理研究所、劳动力市场研究所、社会结构与政治发展研究所、中国职工舆情研究所等16个研究所,承担并完成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并积极参与我国工会和劳动立法工作。 学校作为全国劳动关系及工会图书信息中心,图书馆现有各类中外文纸质藏书67万册,电子图书120余万种,为学校师生及全国工会组织提供教学研究及信息咨询服务。《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是中国政治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学校主办的《中国工人》杂志,是研究和宣传职工权益的重要舆论阵地。 学校重视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与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国际组织保持经常性的合作与学术交流,并与日本爱知大学、俄罗斯劳动与社会关系学院、美国西雅图城市大学、越南工会大学、法国IPAG高等商学院、白俄罗斯劳动与国际关系学院、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等院校建立了友好校际关系,定期开展教师及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举办国际性和区域性学术会议。 面向未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将秉承锐意进取的传统,努力建设成为在国内劳动关系和工会领域相关学科专业完整、特色鲜明、规模适度、质量一流的高等院校。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64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的专任教师19人、具有副高职称的专任教师48人。教师中具有硕士及博士学位的占教师总数的79%。学院共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8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北京市优秀教师2人,北京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3人。

1949年7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召开全国工作会议,会议建议全总开办“工运干部学校”。 1949年9月下旬,根据刘少奇(党中央书记处书记、全总名誉主席)的指示,全总决定将华北职工干部学校改建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培训全国各地的工会主席。同时决定,由全总副主席李立三兼任校长,校址为天津市九江路26号,即原华北职工干部学校校址。 1949年9月27日《天津日报》发表题为“华北职工干部学校改组,全总工会干部学校成立”的消息。 1949年11月1日,全总干校召开第一次校务会议。会议通过了《学校组织规程》确定了学校的组织机构、职责范围、领导原则、工作制度等。 1949年11月8日,全总干校第一期普通班举行开学典礼,全总副主席李立三和全总多位领导出席。第一期普通班学员共计674人,来自全国各主要工业城市的地方工会与产业工会,学校聘请了苏联专家来校讲授课程。首期学员经过半年的学习,于1950年5月15日毕业。 1949年12月24日,全总聘请的苏联专家日梅霍夫、马尔科夫、戈列金到校,学校举办了热烈的欢迎会。 1950年7月7日,第二期普通班开学,由苏联专家和全总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讲授。 1950年12月11日,劳动保险训练班开学,全总副主席朱学范到校参加了训练班的开学典礼。 1951 年2月20日,工会文教干部培训班开学,学员共计375人,同年3月24日毕业。 1951 年4月24日,第三季普通班、工会基层干部培训班同时开学,李立三校长参加开学典礼并讲话。 1952年7月24日,全总党组向刘少奇同志请示,拟在北京市修建能容纳1500名学员的全总干部校舍。8月20日,刘少奇同志对上述全总党组的请示作了批示,同意在北京修建全总干部校舍。 1952年8月22日,薄一波同志根据刘少奇同志的批件做出在批示,同意在北京修建新校舍,从此,我校着手在北京市阜成门外花园村购地以及筹建校舍等工作。 1954年7月2日,经全总总书记处第38次会议通过,任命狄子才为我校校长。 1954年7月26日,我校开始从天津迁往北京,8月11日,学校教职工正式在北京新校舍办公。 1957年1月,毛泽东主席和邓小平总书记在中南海接见第7期普通班毕业生及全校学工人员,并一起合影。 1964年7月23日,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在人民大会堂接见我校县工会主席培训班全体学员和部分工作人员,并一起合影。 1966年6月份,因开展“文化大革命”,我校停办。 1978年11月10日,全总党组向中央申请恢复全总干校。 1978年11月12日,中央同意恢复全总干校。 1983年6月21日,全总党组向中央书记处申请开办在全总干校开办三年制大专班,中央书记处予以同意。 1984年8月13日,经原国家教委批准,中华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正式改建为中国工运学院,系中央部委所属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校。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第一书记陈云为我院书写“中国工运学院”院名。 1984年9月5日上午,本校召开庆祝全总干校建校35周年和全总干校改建为中国工运学院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总主席倪志福到会讲了话。 1984年10月20日,全总书记处决定,从1985年起本院轮训部改为进修部,轮训班改为工会领导干部进修班,负责培训省、市、区和地方工会正、副主席、部长,大型骨干企业正、副主席,大的县工会主席。 1985年八五级工会学专业和劳动保护专业开学。经教育部同意,这两个专业列入国家1985年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计划,学院在全国工会系统统一招生。 1985年9月14日,院长办公室会第24次会议决定:撤销培训部,成立工会学系、劳动保护系。 1986年4月29日,经国家教委批准,我院工运史专业、劳动法专业从1986年开始招生。 1987年1月12日,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出版《中国工运学报》(季刊)。3月正式创刊,公开发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彭真为《学报》创刊题词。1989年,《学报》改为双月刊。 1992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学院面向全国招收在职成人劳动模范本科学生,并于1992年9月招收了第一期学员,共计48人,他们中有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奖章获得者、“三八”红旗手、新长征突击手以及省部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1997年起,试办成人大专函授教育。 1999年经国家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批准学院开办普通高等职业教育。 2003年5月,经教育部正式批准并下发“教育部关于同意中国工运学院改制升为普通本科院校的通知”,学院由成人高校转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院于当年面向全国首次招收法学、工商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社会工作四个本科专业200名普通本科学生。 2012年,教育部批准学院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学院于2013年正式启动MPA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劳动关系方向)、(工会工作方向)的招生培养工作。

在学生就业指导等方面成立了专门机构,配备了专门人员,制订相关措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学院现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2887人,其中普通本科生2140人,专科生747人。

学生宿舍 食堂 平均伙食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