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考数学复习的指导

时间:2021-03-05
浅谈高考数学复习的指导

  浅谈高考数学复习的指导,在目前的高三数学复习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投入了许多精力和时间,但效果欠佳。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其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复习方法不对,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不够。因此,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高三数学的复习,便成了如何提高高考数学复习效率的关键。本文就我在高考复习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高考复习谈谈个人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培养兴趣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一个人在激励状态下发挥的潜力是平时的3至4倍,教师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肯定的眼神,胜过无数次枯燥的说教,聪明的老师甚至在学生错误的答案中也能发现小小的创意而加以鼓励。事实上,在我们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就是因为缺乏信心而导致学习动力不够,这一点在文科生身上表现尤为突出。他(她)们本身想要学好数学,但往往因为以往带的帐太多,基础太差,从而在课堂上没法跟上老师的教学节奏,没办法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及课外练习,久而久之,在课堂上走神、打瞌睡、看小说,甚至拿手机发短信聊天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全方位地了解学生,是教师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的第一步。常与科任老师和家长沟通,尤其是常与学生本人对话,倾听学生诉说,师生共同剖析原因、商讨对策,可使学生觉得被人关注而劲头大增,也便于教师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我班李鹏同学高一的时候由于数学底子差而对数学丧失了兴趣,高二转到我班以后,我经常找他谈心,鼓励他要积极上进,并经常利用课外时间给他开小灶补课,一次单元测试中,他首次取得了上高中以来的第一个及格分数——95分,为此他高兴得一夜没有睡着,95分成了他数学科学习的一个转折点。以后的课堂中,他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积极性,上课时积极动手动脑,敢于发表自己的哪怕是不太妥当的看法,课后经常找老师谈学习体会。通过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努力,李鹏在高考中取得了125分的好成绩,考上了自己心目中的大学。

  二、帮助学生制定科学、系统、合理的复习计划

  高三复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在高考竞争中取得理想的成绩,考上理想的大学。为了确保该目标的实现,教师应首先让学生了解整个高三阶段复习的统筹安排和教师的复习计划,并帮助学生根据教师相应的要求制定出最符合学生实际,最有利于学生成绩提高的具体的复习计划。该计划内容尽可能详尽,目标要具体,既有阶段目标又有整体目标。具体说来,在制定计划前,首先将课本放在桌上,逐一浏览,做到心中有底,第一遍总复习,要以基础知识为本,高考的根本重点在于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万变不离其宗,这才是"本"!这一阶段不要好高骛远,不要做过偏过难的习题。此时应让学生紧跟着老师步伐,决不超前,把每一章节、每一段的知识点全部弄懂,并开始养成重视"解题效率"的习惯。这个阶段要注意三点:第一,上课一定要注意听讲,不能以"我已经懂了"为借口干其它的事情。因为这期间老师所讲授的内容都是重点、难点和高考经常考察的知识、方法、技巧,而且这些内容又是老师们教学经验的精华,如果上课走神、不听,实在是一笔不小的损失。第二,注意勤翻书,多做题,巩固了重点、难点之后,再把其它方面的知识、方法、技巧全面的扫一遍也是非常必要的。第三,初步在头脑中确立"解题效率"的概念,高考虽说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能力,但一个残酷的现实便是: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相当数量的题。针对这一点,我们要求学生对自己的解题以百分之百的精力投入进去,以最快速度决定解题方法,以最快速度演算直至得出结果,同时一定要保证结果的正确性。

  三、指导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关注热点

  如果说高考是一场不带硝烟的战争,重点和难点就是通往胜利之路必经的一座座堡垒。怎样才能攻克这些堡垒,成功地打赢高考这场战役呢?

  首先,教师可在本年高考考纲出台之前印发前一年的数学考纲,通过对近年来考点、热点以及在往年高考试卷中所占分值的分析、新旧考纲对比来把握重点。其次,指导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堂理解、讨论归纳,自己找出重点、难点,如果学生自己找不出来,我们要帮助他们找出来,怎样才能找出来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下手:

  (一)课前抓好预习工作,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及准备工作

  1、向全体学生宣传预习的重要性,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为有效、高效听课作准备。

  2、介绍各阶段预习要求

  (1)一级预习:即在假期中就让学生对下学期所学内容有所了解,粗读课本,模仿例题做最简单的习题。

  (2)二级预习:即每周六、周日预习下周的教学内容,初步找出疑难问题。

  (3)三级预习:即每天花上十分钟时间预习次日所学内容,精读复习课本。

  3、让学生按预习提纲进行预习,老师设计合理的提纲,让学生有据可依,有法可循。

  第二阶段:指导学生预习,养成预习习惯

  1、指导学生怎样预习:

  (1)通读复习课本,了解大致内容

  (2)细读复习课本,找出重点难点

  (3)按照提纲,初步独立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初步放手让学生设计预习提纲

  (1)找出新课的重点;

  (2)指出觉得难以理解的知识点

  (3)新知识的生长点哪里;

  (4)应掌握概念辨析;

  (5)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第三阶段:养成自觉有效的预习习惯

  1、做好预习笔记,通过预习把掌握的知识,难以理解的知识摘记下来。

  2、培养学生由粗读到精读的学习习惯,善于抓住重点,围绕重点思考问题。

  3、培养学生寻找预习过程中疑难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

  (二) 课堂环节:主要培养学生有效听课和合理记笔记的习惯

  第一阶段:在听课的同时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1、宣传记笔记的重要性,做到人人记笔记,堂堂记笔记。

  2、老师指导怎样记笔记:

  (1)起初教师提醒学生记述重点内容或重点题型;

  (2 记述疑难问题。

  3、上课专心致志,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抓住关键,合理笔记,杜绝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第二阶段:教师指导学生合理有效地记笔记,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1、培养学生随老师的思路而思考、分析、观察、解决问题,全身心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2、记笔记要求只记重点和典型例题。

  3、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找出重点,抓住关键。

  第三阶段:学生学会取舍,合理安排。

  1、记笔记只记纲,只记题目,课后进行整理;

  2、通过创设情景等吸引学生长久的注意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积极动脑,参与讨论,发现问题直至解决。

  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对所要复习内容的重点、难点就把握得很准了。

  四、 复习资料的选择和利用的指导

  许多同学(更多的是家长)为了在高考中领先于其它人,总是绞尽脑汁想方设法要比别人学得多,这无疑是件好事。但他们最后所采用的方法却往往是对他们最为不利的,那就是:购买和选择大量的复习资料和讲义,花去比别人多得多的时间,没日没夜的做,他们的精神非常可贵,他们的毅力非常惊人,其效果却让他们自己都非常伤心失望。有些家长甚至说:“我的小孩已经尽力了,还是没有进步,一定是太笨了”。其实,他们犯了很多科学性的错误,却不自知。

  其实,高中阶段所学的知识具有一定的范围,再多的复习资料、讲义,也只不过是这一范围内的知识的重复和变形。学生所做的很多题目都代表相同的知识点,代表相同的方法,对于那些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方法,做再多的题目还是于事无补,简单无聊的重复除了使你身陷题海,不能自拔,耗尽了学生的精力不算,还使学生失去了信心,因为他可能比别人努力,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

  另外,每一套复习资料都经过编纂人员的反复推敲,仔细研究,都很系统地将相应的知识点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方法融会于其中。所以同学只要研究好一两套具有代表性的复习资料,你该学的一定都能学到,该会的都能学会。

  再者,“丢了西瓜,捡了芝麻”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太贪心,这本资料也好,那本资料也不错,好的资料太多了,同学们的精力是有限的,而题目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精力去做无限的题目,永远没有尽头,必然导致你对每一套资料都没有很好的完成,都没有系统地研究,反而会因为各种资料的风格、体系的不同,而使你的学习失去全面性、系统性,多而不精,顾此失彼,是高三复习的大敌。

  五、指导学生如何反思总结

  导致很多同学身陷题海,不能自拔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而不思”,题目是知识的载体,有的同学做了很多题目,却仍然没有明白它们代表同一知识点,不但不能举一反三,甚至举三不能反一,其真正的原因,是他们没有养成反思、总结的习惯。华罗庚先生说过:“譬如我们读一本书,厚厚的一本,再加上我们自己的注解,就愈读愈厚,我们自己知道的东西也就‘由薄到厚’了”。“‘学’并不到此为止,‘懂’并不到此为透,所谓由厚到薄是消化提炼的过程,即把那些学到的东西,经过咀嚼、消化,融会贯通,提炼出关键性的东西来。”这段话充分说明了反思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以下是“学而不思”的几种具体表现.

  1.上课以为自己听懂了,可仍然作业不会做,去问老师的时候,老师告诉你,这就是上课讲的例题或例题的变形;总是感到有做不完的题目,觉得每个题目都很新鲜,常常遇到那种好象从未见过的题型;

  2.从来不去想,怎样发展自己的强项,怎样弥补自己的不足,只知道老师叫干什么就干什么,布置了作业就做,发了试卷就考。

  3.考试的时候突然觉得这就是老师讲的某个典型的东西,却有那种话到嘴边说不出的感觉,或者根本找不到那种豁然开朗、猛然醒悟的感觉;

  4.当老师要他总结一类题目的解题方法和策略或要你总结某一章所学内容的时候,他总是支支唔唔无话可说;

  5.一个自己所犯的错误,只是轻轻的告诉自己,下次要注意,只简单地归结为粗心,但下次还是犯同样的错误。

  学而不思,往往就囫囵吞枣,对于外界的东西,来者不拒,只知接受,不会挑选,只知记忆,不会总结。没有在学习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注解”,怎能做到华罗庚先生说的“由薄到厚”,不会“提炼出关键性的东西来”,就更不能“由厚到薄”,找到问题的本质,这样,学习就很难取得质的飞跃。要做好基础知识的梳理、基本解题思路的归纳、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定义、公式、数学中一些隐含的知识点、基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是第一轮复习的重中之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