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2020届高三一模语文作文审题立意简析,高考作文辅导

时间:2020-08-10
江苏省无锡市2020届高三期末调研结束,这也是一年一度的无锡高三一模。对这次考试,高三的学生、家长、老师、学校都是相当的重视。对无锡2020年高三一模语文考试作文题是什么,该如何写才能拿高分,同学们一定非常关心。语文分数高考其实最大的区别就是在作文上,针对无锡市高三一模考试语文作文审题立意请参考下文:
  
    一:【原题呈现】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氧气,无形无感,人人不可缺少,只有到空气稀薄之地,或难以自主呼吸时,才会发现它的珍贵。其实,在我们身边,像氧气一样存在的人、事、物、情、理也很多。
  
    二:【审题立意】
  
    材料分析:
  
    这道作文题的核心话题显然是“氧气”。
  
    这里的“氧气”显然不是《现代汉语词典》释义,审清材料,弄明白“氧气”的比喻义,这是写好这篇作文基本前提。
  
    解析一:这个材料通俗点理解就是失去了,或者是将要失去的才觉得珍贵。情可以是亲情,事可以是平时的善举(为他人,为人民,为国家),比如亲情像氧气一样滋润着我们成长,但是我们往往忽视它,推而广之写师生情 同学情也可以,拓展开来可以写很多种感情。当然我们身边也可以扩大范围去写名人,关键得抓住这些名人与普通人之间的共性的优秀品格。这个要与材料比喻义契合,因为这些优秀品格是无时无处不在,却容易被人忽视的。“人间正道是沧桑”,“勿以善小而不为”这些道理都是像氧气一样的存在,但是谁都不会天天唠叨,但是一遇到特殊情况就突显出这些道理的重要性了。也可以写亲人,老师天天讲的道理,你平时不在意,不关心,不在乎,一遇到困难挫折时又想起他们的珍贵。(山东吴老师)
  
    解析二:这个材料适合写记叙文——写身边的亲情,写在海外才知道祖国的强大,可以挖掘身边存在的理和情,也就是写的要接地气;挖掘身边普通人的“氧气”,比如家风,就是这样的理与情,可以挖掘这个。如果你通过事情提炼不出理,就写对感情的认知,这个好写。物是可以是实际的,但这实际的,必须把物负载感情点出来,物可以是抽象的,那就是情,理。也可以是让你回忆一个瞬间,一个故事,但也得把故事背后感情点出来,理说出来。不管怎么样,这三个方向(人事物),都得归于情或理。 如: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感情,你看不见;为你衣带渐宽的感情,你看不见;当你回头;双亲已老。有一种遗憾叫——子欲养而亲不在。高考(平时模拟)你最好写亲情,这种能形成感情共鸣,这是最省力和讨巧的角度,避免与阅卷老师形成感情隔膜,那里感情脆弱,就挠那里。这种阅卷40、50岁人员,就得挠那,同学情和师生情,对他们来说,可能没好的记忆。同学都是炫富,炫孩子,老师都是当年挨打的记忆。写作,要掌握心理学,厚黑学。议论文不好写,就是《游褒禅山记》那种观点或者朴素道理,反而是至理,大道至简。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杨树老师)
  
    三:【素材运用】
  
    1.凉山救火英雄
  
    “一个木里,一半森林”,一场山火吞噬了多少森林。过火之处,山是黑的,树是黑的,滚滚烟尘遮蔽了天空。而在这一切的背后,是三十名火场逆行者最后的悲歌。“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2位00后、24位90后、1位80后,他们的人生尚未尽情挥洒,就这样戛然而止。透过那些已成为定格的文字和画面,殉职的消防员不再“抽象”,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无比具体的个体。他们用逆火而行的背影,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职责之所在。这就是我们身边有“氧气”平凡人。我们从中看到了乐观、坚毅、负责、敬业和勇气。英雄之所以可敬,正因为他们在平凡之躯、平凡之情外,也有一往无前的精神。英雄之所以为英雄,并不是因为他们牺牲在了这场大火里,而是因为每一天的工作中,他们都在以极高的职业素养对待自己的工作,每一次森林火起,他们都精神抖擞、斗志昂扬地冲上去,直面灾情?
  
    2.“聋哑教师夫妻程洋和陶艳萍”在江西省于都县特殊教育学校里,有一对聋哑教师夫妻程洋、陶艳萍,他们用无声的温暖传递着对聋哑学生们特别的爱。多年来,从批改作业到日常交流,从律动舞蹈到插花学习……在无声的世界里,程洋和陶艳萍用自己的方式给孩子们传道授业解惑。他们培养的许多孩子在篮球、绘画、舞蹈等许多领域屡获佳绩。许多学生表示,程洋和陶艳萍比父母更能帮助自己、理解自己。人的一生以怎样的方式度过,是由自己选择的方向和价值决定的。程洋、陶艳萍夫妇就用自己特殊的经历,书写了“没有翅膀也要飞翔、没有声音也要歌唱”的人生答卷。他们的故事让千万网友感动,这是整个社会对真与善的敬意。
  
    3.粮食 葛亚夫散文《感恩粮食,感谢光阴》 像儿时那样,父亲拿过我的碗,把剩饭扒到他碗里。他轻缓地嚼着,神色平静,不像在吃饭,倒像在唠家常。那些粮食恍若也有生命,父亲敬若神明、祖先,容不得丝毫亵渎。  原来,吃饭不只是口舌之快,还是生命与生命的相遇。父亲咀嚼的是粮食,也是时光。  春天,阳光打开胚芽的门栓,粮食比人起得更早,更懂得一年之计在于春。阳光、雨水、露珠、风、虫鸣、黑夜……这些共同的往事,粮食都一粒粒帮人记着。父亲一口口咀嚼,时光一截截后退,从我的童年,到父亲的童年,到爷爷的童年,到人类的童年……  一粒粮食,囊括天地,聚日月精华,采天地灵气。人食用粮食,也传承了其灵性。粮食融入人体,也是阳光、雨露、虫鸣和土香在人生命中的延伸和循环。循着血脉,在灵魂深处,每一粒粮食都是一个行走的人;缘着时光,在大地深处,每一个人都是一粒坐禅的粮食。  与粮食同行。辛苦一生,温暖一生,生生不息;感恩一生,敬畏一生,生生不灭。
  
    4.生态环境
  
    可以由身边动植物的稀少或灭绝入手,反向立意,写对环境破坏看不见,但当造成危害,悔之莫及。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引用“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当人类合理利用、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常常是慷慨的;当人类无序开发、粗暴掠夺自然时,自然的惩罚必然是无情的。
  
    5.杀年猪的事
  
    小时候最期盼的莫过于杀猪匠掏出猪尿泡,“给你们玩去!”我和弟弟如同捡了宝贝,先学着大人的样子在地上用脚揉,左揉右揉,找根竹管来吹,就是吹不起来。帮忙的叔叔帮我们再用脚揉,他的脚似乎带了魔法,几下子就揉薄了。再用竹管一吹,哈哈,慢慢变大了。他憋着腮帮子,使劲吹一口,歇一下,再吹一下,脸蛋憋得红红的。我和弟弟完全忘记了往厨房提肉这件事,盯着那个好玩的东西,巴不得叔叔使出吃奶的劲一下子吹大。隐约记得,随着猪尿泡的变大,上面的青筋越来越明显。吹到最后,猪尿泡完全遮住了那张使劲的脸。
  
    找根绳子绑起来,就是最好的玩具,可打、可踢,完全忽略了淡淡的尿骚味。我们的童年,欲望很少,幸福很多。直到两天后,那玩意儿瘪了,才恋恋不舍地丢掉。
  
    猪肉快卸完了,我和弟弟在爸爸的吩咐下,极不情愿地放下手里的玩具,挨家挨户去叫村子里的人吃肉,这,好像是流传下来的风俗。尤其是家里有老人的,一定得请老人过来。如果来不了,得端过去一碗肉菜,让他们尝尝。淳朴的乡情,是我记忆深处最美丽的画面。
  
    家里杀了猪,比过年还热闹。厅房里炕上、地下都坐满了人。妈妈忙前忙后,招待着每一位来家里的乡亲。我和弟弟,每人折一段猪尾巴,蘸点盐巴,津津有味地啃着。小小的骨头,舔了又舔,咬了又咬,那香味,是最天然的。
  
    一碗白菜粉条炒猪肉,是记忆深处最丰盛的饭菜,至今,还能想起那大锅台上散发出的味道,是现在从来没有吃过的味道。
  
    入户结束,村子里的猪叫声还在响起。年,越来越近了。路边的芒草在寒风中摇曳,记忆中,围着锅台忙前忙后的妈妈还在医院里,纵使再名贵的饭菜,也吃不出一碗白菜粉条炒猪肉的味道。
  
    目之所及,皆是回忆;
  
    心之所想,皆是过往;
  
    眼之所看,皆是遗憾……
  
    举了几个是事例,人事物都有,不管怎么样,这三个方向(人事物),都得归于情或理。 写作时候切入点小些,关注生活,抒写真情。
×